一轉眼,已經(jīng)移民加拿大4年了。四年前的秋天,我們一家三口,帶著十幾件行李,義無反顧的登上了北京飛往溫哥華的單程航班。四年后的秋天,我坐在溫哥華家中的書房,手邊放著一杯清茶,看著窗外的路燈和落葉,回顧我這四年的移民經(jīng)歷。
為什么選擇移民?
上世紀70年代末,我出生在一個東北的邊陲小城。那個年代的孩子是幸福的,身邊有一群好朋友伴我長大。我的童年是波瀾不驚,無憂無慮的。
我開竅的晚,直到離開家上大學才開始真正的獨立。還記得爸媽送我去北京,臨走的那天,父親怕我沒有水喝,一路小跑的去校園小賣部買礦泉水。望著他的背影,我突然想起了朱自清的《背影》,原來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樣的。
大學過的渾渾噩噩,中國傳媒大學那時還叫北京廣播學院,我的大學時光在游戲、閑逛、喝酒、打工中度過。要問我學到了什么,大多數(shù)想不起來了,更多的專業(yè)知識也都是在后來的工作中學到的。
畢業(yè)的日子過的就更平凡,跟任何一個北漂沒有區(qū)別。剛畢業(yè)時住在280塊一個月的郊區(qū)大雜院;拿著過期的學生月票擠公交車,最大的奢望是以后有錢了能做一塊錢的小公共;用借來的西裝去面試各種各樣的公司......
還好,世紀初的北京是寬容的,工作機會很多,生活成本也很低,只要肯干活下去不難。隨著年齡和經(jīng)驗的增長,一個又一個工作的跳槽,我也逐漸適應了這個社會。
很多年我都在幻想,什么時候能在這無數(shù)高樓大廈中有屬于自己的一盞燈光。這個夢想實現(xiàn)的同樣波瀾不驚,買房、買車、結婚、生子、跳槽、升遷似乎一切都來的那么自然,平淡。我人生就如同所有70后中年男人一樣,被社會、被時代推著走了下去。
生活看似過得安逸,但我總覺得少了點什么。
我曾經(jīng)有著崇高的新聞理想,但怪自己能力太差,我越來越看不懂社會;我曾經(jīng)夢想為公司創(chuàng)造價值,為自己和團隊營造各種使命感,但我發(fā)現(xiàn)自己只是可有可無的陪襯;我曾經(jīng)夢想當一名導演,可后來連電影都懶得看了,愛好早已經(jīng)忘記,一切時間都要為有價值的事服務;我曾經(jīng)有很多過命的朋友,但后來也疏于聯(lián)系,一年也見不了一次,價值成了結交朋友的唯一標準;我曾想讓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,但我卻意識到不管我如何努力,他可能都不會得到快樂;我曾經(jīng)立志當一名謙謙君子,可職場、商場、名利場上的爾虞我詐,讓我變成了一個連自己都不認識的勢利小人。
我最不能接受的是,我很早就看到了未來的歸宿,我清楚的知道我未來會是什么樣子。我可能會攢下一些財富,但代價是健康、愛好、家人和時間;我也可能事業(yè)有成,但名利卻異常脆弱,一次人事變動就有可能改變一切;我可能會有一些積蓄,但絕大部分要用在父母的醫(yī)療、孩子的教育和自己的養(yǎng)老上,錢永遠都不夠。我眼見著身邊的老板、商業(yè)領袖呼風喚雨長袖能武,但我也知道他們付出了多少代價。
我,不想成為他們那樣的人;我,不想失去我最最珍貴的東西;我,不想看到自己的未來。
2016年,在經(jīng)過幾年的努力后,我終于拿到了一紙加拿大的移民簽證。帶著太太孩子,還有十幾個行李箱,義無反顧的奔赴加拿大。
有關工作
要說移民前最焦慮的事情,莫過于職業(yè)的問題了。
我做了十幾年媒體和marketing工作,自信還積累了一些經(jīng)驗和資源。可是很無奈,我之前所有的經(jīng)驗都是在跟社會、人文、內容打交道。先不談語言的障礙,單說社會經(jīng)驗和資源,在一個全新的國家我?guī)缀踹B一個小學生都不如。從事老本行的工作是別想了,只能是另起爐灶,重新計劃未來的生計。
要說移民真的是一次重生,不光是生活中的一切需要從頭開始,職業(yè)上更是如此。
移民前,有一天我突然開竅:我之所以想移民,不就是要這種未知的、多彩的生活體驗么,我想重活一次,那么在事業(yè)上這不就是是賦予了一次重新選擇機會么!
大學稀里糊涂的學了家人選的專業(yè),畢業(yè)后隨大流找到同專業(yè)的工作,后來又被各種無形的力量推動著往前奔。這所有的一切都不是我自己的選擇,以至于我小時從沒有好好想過,我究竟想做什么?
一旦換個角度思考,很多事情云開霧散。我在很多方面能力都很差,唯獨學習的意愿非常強,也愿意接觸新鮮事物。我堅信不管學什么,只要自己有決心就一定有機會。未來雖然有太多太多的未知,但一想到這些,就像重回畢業(yè)的年紀,心中涌起許多年都未曾有過的斗志和激情。
職業(yè)上,我和太太“大王”都有過落差,原來高大上的職業(yè)變成了現(xiàn)在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小人物;原來每年幾十萬公里的空中飛人變成了鄉(xiāng)下小鎮(zhèn)的“家里蹲”;原來每年呈指數(shù)增長的存款變成了為實現(xiàn)收支平衡而辛苦奔波......但我們的心里是甜的,因為我們的每一分鐘都是腳踏實地,為了自己而活;哪怕我們實現(xiàn)的價值再小,那些都是實實在在、看得見的人生價值。
有關教育
我的兒子小名叫王中王(媽媽外號大王,所以你知道了我的地位),三歲的時候跟我們來到加拿大,到現(xiàn)在二年級,算上幼兒園已經(jīng)在加拿大上了4年的學。關于孩子在加拿大的教育和成長,我也算是有了些粗淺的認識。如果總結成一句話:為了孩子而移民,永遠沒錯。
在我看來,加拿大的教育有兩個最大的特點。
第一,學校不是一切,加拿大的教育體系是整個社會責任。
不管是小學還是中學,公校還是私校,統(tǒng)一下午兩三點鐘就放學,孩子大量的時間都是在家庭或者社會上度過的。交通的第一個晚高峰是下午三點,這時候都去接孩子了。所以單從上學時間上就可以看出,學校只是孩子生命中的一部分,對于他們成長更重要的是家庭和社會。從好的角度講,孩子有大量的時間發(fā)展自己的興趣和社交,發(fā)展出獨立的個性;但另外一個角度,對家長的挑戰(zhàn)也很大,最起碼要付出很多的時間和精力。
加拿大小學課程壓力很小,相對比學術上,學校更重視孩子道德、社交、禮儀和體育上的綜合素質。王中王現(xiàn)在二年級,兩位數(shù)加減法還沒學明白。但是他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卻在快速增長,從幼兒園的時候老師就會布置論文,現(xiàn)在除了大量閱讀,每天學校還至少會布置一篇日記,一篇作文。
在對世界上的認知上,學??芍^煞費苦心,教建筑時會把孩子領到建筑工地參觀;講消防時會請消防車到學校,每個孩子上車體驗;教動手能力時,會請專業(yè)的木工到學校,讓每個孩子自己鉆螺絲;教動物和自然時,老師會領孩子到各種公園、農(nóng)場、動物園、水族館做親密接觸。孩子喜歡上學,因為在學校輕松有趣,每天都在學習新的知識,而且都是能讓他們興奮的知識!對于這種教育節(jié)奏我是比較認可的,數(shù)理化真的不著急,等孩子到中學時有的是時間。
加拿大的教育發(fā)達,絕不僅是體現(xiàn)在學校上,真正的優(yōu)勢是在社會。這邊的社會教育資源極其發(fā)達,科技館、圖書館、運動場、各類的興趣班不計其數(shù)。只要家長善于發(fā)掘,有太多太多孩子的教育資源了。這里著重提一句,社會教育在加拿大并不能成為完全的產(chǎn)業(yè)(商業(yè)),絕大多數(shù)都是非盈利性質。所以孩子的課外教育豐儉由人,即使一分錢不花也有許多公益項目可以選擇。當然往專業(yè)上培養(yǎng)就另當別論了,在任何一個社會,頂級的運動員、藝術家都是用錢堆出來的。
社會教育的另外一個好處是,孩子的社交圈子相對多元,除了學校的同學,鄰居、興趣班、教會、各種社會組織都是孩子交朋友的地方,孩子能學到很多社交經(jīng)驗。
加拿大是一個極其重視社區(qū)的國家,所謂社區(qū)不光是地理概念的鄰居,用我們熟悉的話來說就是“圈子”。社交不光是一項技能,是學習知識、認知世界的手段,更是快樂的源泉。
第二,鼓勵孩子的個性發(fā)展
這是我對加拿大教育另外一個最大的體會,這個社會和教育體系能夠接受各種各樣的孩子。不管孩子是健康還是殘障,不管淘氣還是內向,不管是有體育特長還是藝術特長,不管學習好與壞,不管家庭是什么出身,任何一個孩子都能受到包容,并不會被特殊對待。
這就要從加拿大社會的職業(yè)構成說起,這個社會并非像美國一樣貧富差距那么大,稅收等平衡機制讓社會財富相對平均。白領工作掙得不一定多,而藍領工作也賺的不一定少。在教育上加拿大也同樣重視平等、多元。并不以學習成績作為唯一的衡量標準,每個孩子都可以有自己的特點和發(fā)展方向,反而只會學習的nerd在學校里是最不受待見的。
加拿大社會鼓勵孩子個性和特長的發(fā)展,幾乎每個孩子也都有一兩項體育、藝術或者手工類的特長。王中王現(xiàn)在經(jīng)常跟我發(fā)脾氣“不要拿我跟比人比,我是unique的!“這也怪我習慣性的思維,總說你看看誰誰的孩子...但在心理我還挺認同王中王的反駁,本來我就不希望他走尋常路,成為一個聽話考試機器,他就應該活出自己。
也正是因為加拿大這種開放包容的教育體制和社會風氣,培養(yǎng)了億隆馬斯克這樣鋼鐵俠式的商業(yè)奇才。
加拿大教育也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,也能碰到不負責的老師,但整體來說這里完全符合我的培養(yǎng)孩子的價值觀。這里鼓勵孩子多元化發(fā)展,在樹立基本道德規(guī)范的前提下,不對孩子過多設限;這里的孩子主要培養(yǎng)自我認知和外部認知的能力,學術方面高中和大學再根據(jù)孩子特點加深培養(yǎng);名利不是孩子的歸宿,他在這里可以尋求真正屬于他的價值,以后他要當無國界醫(yī)生、地質學家、滑雪教練、水暖技工或者街頭藝人,只要他喜歡我都支持。
因為我相信,他可以找到屬于自己的快樂。
有關生活
加拿大的生活質量到底怎么樣?很多人擔心出了國生活水平會大幅下降,有些人擔心再也吃不到火鍋、酸菜或油潑面,有些人擔心再也不能網(wǎng)購買買買了,有些人擔心存款花光了還怎么安心過日子......
要讓我一句話總結,我現(xiàn)在沒啥錢,但物質生活條件卻比原來高得多。
先說住,我住在溫哥華郊區(qū)的白石南素里地區(qū),這是一個風景優(yōu)美的邊境小鎮(zhèn),依海而建。雖然開車到溫哥華市中心要一個小時,但這里教育好,治安好,房價也相對較低,一棟中檔的獨立屋150萬加元就可以買下。
以我現(xiàn)在住的房子為例,土地面積不大,只有300多平方米,但后院也種了十幾種植物,有3米多高的玫瑰,有大片開花的紫藤,有布滿籬笆的爬藤茉莉,有一棵能結十幾個蘋果的小果樹,有一小片竹林,還有一顆20多米高的大松樹。夏天的周末,我們經(jīng)常會在院子里燒烤,聞著花香,聽著鳥叫。
房子室內的地毯面積有340平米,算上地下室有三層??偣灿形彘g臥室,還有專門的辦公室、客廳、娛樂室。在地下室,我們曾經(jīng)開過三十人的小型音樂會。車庫可以并排停下兩輛車,還放著著自行車,滑雪裝備、露營裝備、皮劃艇以及我的各種工具。
這在加拿大是典型的中產(chǎn)階級居住條件,完全算不上豪宅。真正的豪宅,可能窮盡我的想象也無法體會(請原諒我沒見過世面)。鄰居大哥最近退休了,剛剛買了個新房子享受退休生活,唯一的擔心就是房子有600多平米,兩個住有點太大了......毫不夸張的說,從居住條件上對比,加拿大恐怕是全世界最奢侈的了。
在我這個“小”家,每當初春的早上看著前院的玉蘭花盛開,夏日的夜晚看著滿天繁星,初秋的午后欣賞郁郁蔥蔥的草坪,甚至冬日清理車道厚厚的積雪,我幸福感都會不經(jīng)意間油然而生。即使在疫情期間,我們每天窩在家里不出門,這個家也能讓我們沒有感到無聊。
再說吃,都溫哥華是全世界吃貨的天堂(多倫多也毫不遜色),公認這里可以吃到除本土外最地道的中餐和日料。拿中餐來說,無論是粵菜茶點、東北農(nóng)家菜、北京烤鴨、四川火鍋、西北面食、山東鹵菜,甚至是云南米線、羊肉泡饃、煎餅果子這類的小吃都應有盡有。如果你愿意嘗試異國風味,希臘、越南、黎巴嫩、印度、泰國餐廳也都異常地道。
自己做飯更要大書特書,在加拿大能買到的食品實在是太豐富了。北美的超市可以說是全世界最好逛的地方,相比之下歐洲遠遠落后。這里食品的品種、質量、價格都遠勝于世界上的任何地方。知名的加拿大本土牛肉有幾十個部位選擇,華人常吃的牛腱、牛腩只要4、5加元一磅;雞蛋、牛奶的價格都比國內便宜,而且品質俱佳;羊肉大多是澳洲和新西蘭進口的,也是4、5加元一磅;蔬菜水果稍貴,但好在什么都能買得到,韭菜、蒜薹、薺菜、雪里紅、大白菜任何一家華人超市都有。
說到華人超市,大溫哥華地區(qū)有幾十家,常見的食品就不說了,豬皮、豬血、鴨腸、黃喉、豬肚、牛尾、豬蹄、鴨掌、牛蛙,只有你想不到的,沒有買不到的。甚至國內最流行的網(wǎng)紅食品,這里也一應俱全。
以上說的還只是冰山一角,溫哥華和多倫多這樣的多元化城市,真的叫吃遍全球。
亞洲超市里日本食品、韓國食品、泰國食品、越南食品同樣豐富,而且價格不比中國食品貴,因為都是進口的。其實從食品的多樣性來說充分反映出加拿大的多元,在溫哥華和多倫多,一代移民的占到城市總人口的一半以上。我相信這樣的多元化、國際化程度,世界上很難找到第三個。
加拿大本地還有很多特色的海鮮,溫哥華大螃蟹,東部大西洋龍蝦,應季斑點蝦蝴蝶蝦,北極甜蝦,各類三文魚、石斑魚、生蠔、扇貝數(shù)不勝數(shù),價格也相當公道。如果你花點時間,螃蟹、生蠔和貝殼基本都不用買,海邊可以自己撈到。朋友曾送給我們一大塊大西洋藍鰭金槍魚肉,自己釣的,據(jù)說一條價值十幾萬加元。山貨也同樣有意思,另外一個朋友愛打獵,經(jīng)常給我們送來野豬肉、鹿肉、松茸,下次答應再搞點熊肉嘗嘗。
加拿大的華人家庭,家家是烹飪高手,而且往往大廚都是男士。拿我來說,深得小高姐、王剛和MASA的真?zhèn)鳎粗⒆永峭袒⒀实某宰约鹤龅娘?,那種幸福感就是賺幾個億也換不來。
如果你喜歡車,那就更是享受了。寶馬X5、奔馳GLE這類的SUV大概7萬加元就可以買下,折合人民幣35萬。二手車更便宜,上面這兩款車三年新的也就三萬多加元,不到20萬人民幣。
如果你喜歡摩托,一輛哈雷或者寶馬大鳥,2萬加元,合人民幣10萬,上牌幾乎不要錢。
如果你喜歡房車,2、3萬可以買一輛狀況很好的二手拖掛房車。
如果你喜歡船,從幾百塊的皮劃艇,到幾千塊的釣魚船,再到幾萬塊的家庭小游艇,隨時隨地都可以拖著去往任何一片水域。
如果你喜歡開飛機,學了駕照后十幾萬加元可以買一架自己的小飛機。如果你喜歡滑雪,300加元可以買上全套的二手裝備,每個城市周圍都是一堆滑雪場。
如果你喜歡玩水,加拿大有幾萬個風景秀麗的的湖泊;如果你喜歡爬山徒步,光溫哥華就有幾千條步道。
如果你喜歡越野自行車,各個城市都有專供越野自行車的森林trail;哪怕你就是喜歡安安靜靜的看海,在溫哥華有不下20個海濱公園,享受自然一分錢都不用花。
所以,如果從這些生活的簡單角度來看,加拿大的生活是讓人滿意,雖然沒有什么奢侈品帶來的滿足,雖然你很難體會到人上人的優(yōu)越,但往往生活的品質都來自于那些微小的細節(jié)。
當然,除了自然和社會公益福利,生活中的每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是要靠錢來支撐的。習慣了好的食品,好的工具,好的家具,好的教育,好的生活品質,錢就再也攢不下了。我想,這也就是大多數(shù)加拿大都沒有存款的原因之一。
沒有存款,就要靠社會保障來打消焦慮。簡單說一下加拿大的福利:
孩子的牛奶金,從孩子出生到18歲,每年最多可以領6600加元左右,牛奶金數(shù)額會隨著收入增加而減少。以一個中等收入家庭來說,一個孩子每月可以領到400加元,這筆錢一家三口省著點一個月的食品費用也差不多夠了。
孩子的教育基金,每年自己給孩子存2500的話,政府會補貼500,在孩子18歲的時候政府總共會送7200加元。
失業(yè)保險,如果遭遇公司解雇,非自愿離職,或者是孕產(chǎn)假、病假都可以申請失業(yè)保險。保險金最多可以領到原收入的55%,最多可以領45周。這次疫情期間的CERB緊急救助計劃也算是失業(yè)保險的一種,每個月可以領2000加元。
養(yǎng)老保障,加拿大的養(yǎng)老保障同樣是世界上福利最好、也是最復雜的體系,只要在加拿大居住10年以上就可以領取,如果以正常工作納稅20年來算,各種養(yǎng)老福利加起來大概有1000-2000加元。這筆錢雖然不多,但省著點也夠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了。在任何社會想要體面的養(yǎng)老,還要看自己的長期計劃和積累。
總之我這移民的四年來,已經(jīng)開始適應加拿大的物質生活和消費觀,有一個花一個,現(xiàn)在也不覺得心疼或者焦慮,錢是為人服務的,而不是反過來。當然加拿大的稅收也是極高的,但每次看到大片運動場,兒童游樂場,圖書館、醫(yī)院、學校,我的心態(tài)也是平衡的。
有關融入
我也是從小看著各種海外打拼的電視劇、小說長大的,似乎在國外定居,融入是一個必選項。你要最大程度的學習當?shù)卣Z言、交當?shù)嘏笥?、吃當?shù)厥澄?、發(fā)自內心的承認當?shù)匚幕?,才能真正的融入?/span>
這讓我在移民加拿大之前也做好了準備,遠離熟悉的華人圈,盡量融入西人社會。
但四年后的今天,我的絕大部分移民生活還是在華人圈,我說的語言還是中文,我吃的食物還是中餐。我的生活發(fā)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但我的生活習慣、思維方式?jīng)]有任何改變!
我到底有沒有融入這個社會?說實話我也不知道。
說起來我的英語也不算太差,寫個蹩腳的文章或者跟老外聊幾個小的天也不是難事。要說我的價值觀和生活習慣跟這個社會格格不入,也不是。我嚴格遵守垃圾分類,眼里絕不揉沙子;我開車比99%的加拿大人都守規(guī)則;我把門前的草坪伺候的是整條街最漂亮的,每次都會幫左鄰右舍一起剪草;我習慣了每天說無數(shù)次thank you 和sorry;我每天都看CBC的本地新聞,為各種選舉和本地大小事閑操心;我越發(fā)愛管閑事,別人車壞了,別人迷路了,別人需要幫助了總是主動上去“搭訕”;我越來越對各種不文明的事情看不順眼,就像是愛護自己的家鄉(xiāng)一樣愛護我所居住的小鎮(zhèn)......但,我?guī)缀跛信笥讶ψ舆€都是華人。其實我感到挺慶幸的,自己生活在這樣一個多元的社會,這里有大量我的同胞。
這其實反映了加拿大文化的最大特點,馬賽克!
大家都說美國是文化的大熔爐,它可以包容不同的種族來到美國,但前提是你要做美國夢,吃漢堡Pizza餅,接受美國文化,融入美國價值觀,真正的成為一名美國人。而加拿大則是文化的馬賽克,遠看是一個整體,但近處觀察卻發(fā)現(xiàn)是一塊塊顏色、質地、形狀完全不同的碎片組成。
多元文化在加拿大絕不是說說而已,這真的是一項基本國策,也是這個社會和諧發(fā)展的基礎。移民、語言、種族、文化太多了,尤其在溫哥華多倫多這樣的一般人口是一代移民的城市,你很難讓每一個人都融合成一樣的。所以還不如在保證大家基本價值觀的前提下(尊重、平等,禮節(jié),官方語言,基本生活方式等等),鼓勵移民們保留自己的文化!這也形成了加拿大獨有的馬賽克文化特點,全世界僅此一家。
在大溫哥華這樣的都會群,有所謂的華人城市、印度人城市,置身其中你仿佛就像是到了中國和印度。還有更多的越南裔社區(qū)、菲律賓裔社區(qū)、韓國裔社區(qū)、日本裔社區(qū)、俄羅斯裔社區(qū)等等,這個社會不光是接納和鼓勵各民族集中居住,你還會發(fā)現(xiàn)每一個種族的移民都形成了各自的小社會。
以印度移民為例,他們比華人更加抱團,也正是因為他們的團結,溫哥華的農(nóng)業(yè)、建筑行業(yè)、建材行業(yè)、運輸業(yè)、家電零售行業(yè)幾乎都被他們壟斷,類似的情況在各個族裔之間都有發(fā)生。
如果你看過《美國種族簡史》,美國的早期移民,意大利裔、愛爾蘭裔、希臘裔、猶太裔、印度裔、甚至是朝鮮裔移民,都是報團取暖、互相幫襯,熟悉并占領了一個行業(yè)后,整個族裔也得到長足的發(fā)展。早年間一個朝鮮裔家庭剛來美國時往往非常拮據(jù),但整個城市的朝鮮裔移民會湊錢幫這個家庭開一個水果攤,等這個家庭扎根后再去幫助其他新來的家庭。久而久之,朝鮮移民占領了整個城市的水果攤行業(yè)。
我們不知道加拿大未來會不會變成美國的樣子,但至少現(xiàn)在,加拿大也經(jīng)歷著這個神奇的種族共存、融合的時期。
那我個人來說,我根本沒必要硬著頭皮去融入西人社區(qū),或者是印度人社區(qū)、菲律賓人社區(qū),我有自己強大的民族社區(qū),何必舍近求遠呢?自己的種族都融入不了,又要怎么去融入整個社會?而且我們這種一代移民,骨子里的文化根深蒂固,根本無法改變。
有人說海外華人圈子就是互相坑,互相騙,但我還真沒遇到過??赡苁俏业男愿袷谷唬緛砭筒皇情L袖能武,不喜歡加入任何組織和社團。再加上生活簡單,身邊的好朋友雖然不多,但都是最知心和了解的人。不管我高興、難過、成功、失敗、需要幫助時,都能找來一幫死黨。
鄰居方大哥家包包子了,我們一家三口穿著拖鞋就去蹭飯,我一口氣干掉7個;金爸的岳父釣魚大豐收,炸好了給我們送來一盆;大牛的烤串是一絕,夏日無數(shù)個傍晚都是在他家度過;席爸的牛排天下無敵,重要的節(jié)日都要在他家慶祝;寶寶的父親是特級數(shù)學教師,經(jīng)常給王中王指導數(shù)學;郭大哥是建房專家,我家只要有活隨叫隨到,任勞任怨;老夏酒量最好,我有煩惱時他隨時陪我以酒澆愁;西瓜是化學博士,沒事就配點純天然雪花膏給我們送來;果果是出了名的好脾氣,誰家有事都會把孩子送去他家;還有好多沒提到的好朋友好兄弟,都給了我們極大的溫暖。這還不算大王的閨蜜,我們在教會主內的牧師師母、弟兄姊妹,孩子學校的家長圈子,我工作上的業(yè)務伙伴.....
所以可能是因為我的社交圈太有限,或者是我運氣太好,烏七八糟的事情都還沒遇到過,我也享受在這樣簡單安全的華人小圈子中。可以說,移民四年我交到的朋友比之前在北京還要多,正是這些朋友們讓我有了家的歸屬感。
所以你要問我是否融入了加拿大?回答是:我這一輩子都沒可能去做什么議員,創(chuàng)立公司飛黃騰達,或者有事沒事辦個游艇大party,成為所謂的主流精英。但作為一個平凡的小鎮(zhèn)居民,我早已經(jīng)把這里當成是家。這里有我的小小事業(yè),我可以實現(xiàn)我的小小價值,每天我可以發(fā)現(xiàn)自己的小小確幸,我的小小朋友圈也總會給我?guī)頊嘏?.....
文章開頭說過,我曾經(jīng)最怕看到自己的未來??赡苁悄昙o大了,四十不惑,現(xiàn)在的我反而想在這里安靜的看著孩子長大、安靜的變老。
最后,此文包括我的之前所有文章并非旨在鼓勵大家移民,加拿大有好也有壞,移民也并非適合每一個家庭。這篇文章我寫了好久,它對于我的更大的意義是回顧這四年來所走過的路,回顧這四年來的感悟,權當是一種紀念吧。
文章來自網(wǎng)絡:大偉探秘加拿大
想了解更多移民留學海外房產(chǎn)政策和資訊,請關注南京澳星出國!詳情請撥打免費咨詢熱線:025-86827163
時間:2024-11-23 14:00~18:00
地址:蘇州工業(yè)園區(qū)蘇州大道西229號尼盛萬麗酒店
時間:2024-11-24 13:00~17:00
地址:北京萬達文華酒店7層中國結廳(北京市朝陽區(qū)建國路93號萬達廣場C座)
時間:2024-11-27 13:30~16:30
地址:青島市市南區(qū)香港中路8號威斯汀酒店五層
時間:2024-11-28 10:00~16:00
地址:上海恒豐路500號洲際辦公樓7樓 貴賓會議室
時間:2024-11-29 09:30~17:30
地址:廣州澳星出國